日本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通过招收留学生来推动日本经济发展和扩大日本的国际影响力。 1983年提出了“10万留学生计划”,期望到21世纪初使外国留学生规模达到10万人。为实现该计划,日本采取了种种措施促进留学生的接收,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2008年,日本政府又推出了30万人留学生计划,争取到2020年留学生人数达到30万人。为了提升日本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改善留学生教育环境,培养更多国际型人才,日本文部省配套实施了“国际化据点整备事业”(简称G30),拟评选30个能够成为国际化据点的大学进行重点、全面支持。首批入选的大学从北到南有东北大学、筑波大学、东京大学、名古屋大学、京都大学、大阪大学和九州大学共七所国立大学,庆应义塾大学、上智大学、明治大学、早稻田大学、同志大学、立命馆大学共六所私立大学。这些措施的实施将会进一步改善日本的留学环境。2012年7月9日,日本将开始实施新的 “入管法”,修改外国人在日管理制度。很多即将赴日的留学生和长期劳务、公出等人士可能都听说过“登录证”这个东西,在日本学习、生活和工作期间办理银行卡、买手机等都需要出示。新的“入管法”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登录证”废止,“在留卡”开始启用。在此对“在留卡”做以说明,准备赴日长期滞在的外国人一定要了解这个新卡片哦。
“在留卡”的具体内容:
“在留卡”的内容包括持卡人的姓名、性别、居住地、在留资格区分、在留期间等基本信息,持卡人需随身携带,以备接受日方检查。以前,持“登录证”的人可能签证已作废或已过期但还是可以持有,但新的“在留卡”推出以后,持卡人将全都是合法在日居留者,并且都是在日期间超过3个月的外国人。跟“登录证”很显著的一个区别是“在留卡”上会写有“有无就劳限制”,明确持卡人是否可以打工和工作,背面标注了是否有“资格外活动许可”,就是我们在日留学生以前俗称的“打工卡”。“在留卡”的有效期为在留期期满为止,而原来的 “登陆证”更换日跟在留期限不一致,有很多麻烦,今后“在留卡”就将这两个都统一起来了。
未满16岁的外国人“在留卡”没有照片,16岁以上的“在留卡”都有照片。与“登录证”内容一致的是,如果居住地址发生变更,是需要将居住地的变更信息登录到卡片背面的。“在留卡”上的姓名原则上是用字母来表示的,做为中国人我们的姓名是汉字,可以根据本人的愿望,把汉字也可以写在卡片上的。
如何拿到“在留卡:
新 “入管法”规定,会在外国人登陆机场和港口的时候,向其发放“在留卡”。如果无法在机场和港口拿到此卡,可以在入国后再发放。7月9日开始,能够发放“在留卡”的机场包括成田、羽田、关西和中部四大机场。通过其他机场和港口进入日本时,会在护照上盖上“登陆许可”,印章旁会写有日后发放此卡的要点。不论是在机场还是日后拿到“在留卡”,都要和持有“登录证”一样,要向(市区町村)役所(场)申报居住地。已有“在留卡”的,役所会在卡片背面写入居住地,而日后发放的,役所会将信息传送至法务省,法务省根据信息制作“在留卡”邮寄回来。“登录证”在姓名变更时需要向役所申报,以后这种情况就需要向入管局申请了,入管局根据申报信息发放新的“在留卡”。同样,“在留卡”遗失或者其他情况需要变更的时候,都跟以前向役所申请不同,必须向地方入管局来申请进行更换和补发了。
其他就劳和永住者,“在留卡”方面也是需要注意的,可以通过入管局官方网页进行查询和查看。日本对于留学生和其他在日外国人的管理越来越规范,鉴于日本的经济结构和人口现状,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政策,日本一定都是欢迎外国人去日本留学和工作的,这个趋势不会变。
日本留学申请条件和途径
日本的学制与我国相同,包括小学6年、初中3年和高中3年。因此,在日本接受高等教育的基本条件是必需完成12年正规学校教育,也就是要达到高中毕业水平。日本基本达到了大学全入的水平,基本上想上学的高中毕业生都能进入高等教育机构深造,只是上什么样的大学的问题。日本的高等教育机构可分为:高等专门学校、专修学校=专门学校、短期大学、大学、大学院等5种,这些学校又有国立、公立、私立等区分,这些高等教育机构一般都接受外国留学生。不过有些学校的文凭在中国是不承认的,要注意查询中国国家留学服务中心对国外大学文凭认证的相关信息。大学本科入学考试一般包括全国统一考试和各个学校自己组织的考试两部分。这两种考试一般都有针对国外留学生的单独考试,即考试内容和录取分数都与日本学生不同。总体水平相对比较简单,不过要考上日本名牌大学的竞争也是相当激烈的,特别是北海道大学、东北大学、东京大学、大阪大学、名古屋大学、京都大学、九州大学等历史比较悠久的7所国立帝国大学。 日本的大学院就相当于国内的研究生教育,具体也分为硕士和博士两个阶段。研究生教育基本上是宽进严出的体制。研究生招生没有全国和全校的统一入学考试,一般都是由所在院系组织考试,并决定是否录取,其中指导教师具有关键性的决定权。由于指导老师在接受一个学生时主要考虑的是能否让他顺利毕业,所以会更多注意学生的实际研究能力,能否完成论文,而不仅是考试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