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8
									508
									 2025-10-31 09:00:00
									2025-10-31 09:00:00
                                
                            以往我们都在讨论哪所学校好,但其实好学校大家都想去,就像东大、京大,还有名声在外的早大、庆应,但实际竞争激烈,很难考上。不如我们今天就来说说哪些院校的修士更容易考呢?
	
NO.01
地理位置
学校的认可度、综合排名、专业实力和地理位置是择校时老生常谈的几大因素。其中,地理位置往往被低估。
以实力在伯仲之间、各有强势专业的东北大学和大阪大学为例,东北大学因其地理位置因素,在报考难度上通常会略低于大阪大学。同理,位于广岛、金泽、冈山等地的国公立大学,其竞争激烈程度通常也低于位于千叶、横滨等大都市圈内的同类院校。
	
NO.02
入试方式
从考试能力上,我们未必逊于日本学生,但用日语与母语者同场竞技,终究不占优势。因此,拥有独立的“留学生特别入试”通道的学校,对留学生而言通常更为友好。
当然,也有特殊情况,例如某些大学的日本学生也用英语考试,或如理化生等专业对语言要求相对次要。
	
NO.03
学生比例
有些学校留学生比例低,大家可能以为是“冷门”,竞争小。但实际情况可能是,从学校到教授都对招收留学生兴趣不大。
	因此,同学们不必总想着“出奇制胜”,尊重各校的传统与招生偏好很重要。
	
NO.04
申请流程
一个从“出愿”到“入学”流程完备的学校,包含事前审查、联系导师、提交各种语言/成绩证明、笔试、面试等环节,虽然看似麻烦,却能凭借其复杂性筛掉大量抱有侥幸心理的竞争者。多些麻烦,若能换来进入更高层次学府的机会,无疑是值得的。
下面两点可以参考:
善用优势。如果已具备英语成绩,应优先报考那些要求提交英语成绩的学校,从而避开那些因无需英语成绩而聚集了大量备考者的“红海”。
减少竞争。人在日本的同学,应尽量避免报考那些开放“海外出愿”的学校,以免与国内众多背景不错的“学霸”们直接竞争。
虽然以上两种情况在筛选信息方面费时费力,但蕞后能减少竞争者数量也是值得的。
		
	
NO.05
学校定员
		如果招生2-3人,修士申请者要慎重考虑,这种博士申请者尚可一波;如果招生10-20人是可以尝试的。因为大学院的招生规模本来就没有很多(除了一些国际性质的研究科),所以招收人数有限,意味着报考人数通常也不会过于离谱。
		
		 
		
